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嘉慶拾捌年新港文書漢文契約書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嘉慶拾捌年新港文書漢文契約書藏品圖,第2張
嘉慶拾捌年新港文書漢文契約書藏品圖,第3張
嘉慶拾捌年新港文書漢文契約書
  • 編號
    • 編 目 號:AH000724
  • 主題
    • 分類1:古文書-民間文書
  • 名稱
    • 登錄名稱:羅馬、漢兩文契約書
    • 中文 名稱:嘉慶拾捌年新港文書漢文契約書
  • -數量-
    • 單 位:
    • 數 量:1
  • 族群/地點
    • 所屬族群:平埔族(道卡斯族)
    • 來源地點:新港社
  • 時代
    • 製作/使用時代:嘉慶十八年
  • 尺寸/度量
    • :680  mm
    • :704  mm
    • 其他測量值:內長:528mm,內寬:554mm
  • 外觀描述
    • 型制/特徵描述:嘉慶拾捌年新港文書漢文契約書(應係重抄之文書)
  • -備註-
    • 備 註:1.應係重抄之文書。
  • 藏品描述
    • 描述:本件為清嘉慶十八年(1812) 以漢字、羅馬拼音字雙語撰寫的「立胎借字」。內容記載新港社社番李冬淵、李天成與番婦梅雍繼承自祖父母的自墾宅地一處,地上物有栽種的檳榔、果樹、竹子以及家宅等,其地位於隙仔口社南畔,東至山崙併置張宅土地、西至萬、王、羅三宅厝地併全溝、南至蘇家田並至溝、北至車路,土地四至分明。現在因為缺銀運用,遂透過中介將宅內諸物與宅外土地向張瑪珯胎借銀二十四兩。三方約定每月利息銀三分,償還年限至一年後,社番李冬淵、李天成與番婦梅雍等人應備足利息與本金以贖回借銀字據。如屆時無銀可償,願將此宅及其作物、周邊交由銀主掌管,不得有異言生端。此物業是社番李冬淵、李天成與番婦梅雍繼承自祖父母,與其他親族無關,亦無重複承典他人等來歷不明之事,如有事端社番李冬淵、李天成與番婦梅雍等人將出面抵擋,與銀主無關。恐口說無憑,遂立胎借字一紙,立約人各執一紙。
       本件應係重抄之文書,與AH000726、AH000729、AH001350-001、AH001350-002、AH001350-003、AH001350-006、AH001350-007等件,文字內容相同。
       荷治時期,荷蘭傳教士來臺後,就展開傳教的工作。其中,針對臺南一帶的Siraya和彰化、雲林一帶的Favorlang人,教他們以羅馬拼音拼寫族內的用語。對於原來沒有文字系統的原住民,因這樣的歷史機緣,留下不少珍貴的語言資料。西拉雅族的文獻資料略豐,包含有聖經馬太福音整本的西拉雅語翻譯、西拉雅語的基督徒教義問答,以及新港文書(李壬癸,1998:42-62)。由於新港語已經消失,目前所存之新港文書最晚書寫於公元 1813 年,迄今已超過兩百年的時間,為時代僅存之重要文件。
       根據村上的研究,這批契約的內容,大致可以分有三種類型:其一是買賣契約,包含賣契、絕賣契、杜賣契,數量是最多的;其二,典當契約,如典契、胎借契;其三,租佃,如墾契、贌批約。這些契約內容皆已顯示,西拉雅人已與漢人從事田地的買賣、典當和租佃等交易,進入貨幣經濟和商品化生產的社會體制(葉碧苓,2008:19),反映了土地權的轉換與臺灣清代早期開發的密切關係。此外,立約人的姓名,從康熙到嘉慶的改變,也看出新港社人逐漸受到漢化的過程,無論是從西方或是東方的角度視之,新港文書都是重要的時代見證。

      參考文獻:
      吳國聖、翁佳音,2006。新港文書研究:典契的解讀與格式,建構西拉雅:研討會論文集,頁97-144。新營:台南縣政府。
      李壬癸,1998。一百年來平埔族語言消失的歷程,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,頁42-62。南投:台灣省文獻委員會。
      李壬癸,2010。新港文書研究。臺北: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。
      村上直次郎,1995。新港文書。臺北:捷幼。
      翁佳音,1989。二十三號新港文書與西拉雅族的姓名制考,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。13:45-47。
      葉碧苓,2008。村上直次郎的臺灣史研究,國史館學術集刊。17:1-35。
  • 藏品典藏資訊
    • 取得方式:接收